slogan

以佛法自利,以佛法利他,不忘研修,不忘分享.

星期五, 七月 31, 2009

慈青精神---上人開示

許多慈青表示,自接任幹部以來,即遭遇不少人事挫折,但總將之視為成長的助力,若經得起人事磨練,相信以後不論到任何地方都能從容自在。有的同學說,雖然幹部責任重大 ,但在校之學業及操行成績也得高分,之所以能在學業與慈濟活動中兼顧,是因為在慈濟學到「多用心」及「做就對了」。

上人開示時,言及人事磨練的必要,及正信信仰的重要。「大家在父母心中都是一塊寶,都是家中的少爺、小姐。但加入慈青就不同了,必須經得起人事的磨練。人在世間,總要接受磨練才能成器。希望大家要磨得對人能低聲下氣,對事能專注認真,一切都要圓融、真誠、善良、美好。」

寒暑假期間,許多慈青也加入營隊活動,帶領學員學習生活規矩及樹立人生正確價值觀「大家都很用心,都做得很辛苦;然而,歲月不饒人,慈青的精神一定要傳承下去,帶領更多年輕人涵養慈濟精神。所以很感恩學長負起培養學弟妹的責任,對於新任幹部,我也期待大家不要畏難,要勇於承擔。」

「我的字典中,無一『難』字,我常以此自勉。事實上,世間沒有難倒我們的事,怕的只是自己不肯用心精進,所謂『一勤天下無難事』,只要真正有心,世上哪有困難可言!」「身為幹部,不要只想領導很多人,應該要重『質』而非重『量』;能夠好好帶出幾位有心人,自然能有力地在校園推展慈濟。就如我當初成立慈濟,也不過是三十位會員而已,你們的成員比我當年會員人數多,所以更不能洩氣或畏懼,要提起勇敢的心來挑起一切責任。」

年輕人大多懷抱理想,喜好追求真理,但稍一不慎,恐迷失於不正確的信仰而走火入魔。

上人特別強調,大家專心學業之餘,在選擇學校社團時,凡是對人群有貢獻、對己有磨練的社團,就可去參加。至於信仰,則要非常小心!慈濟雖是佛教團體,但宗旨不在宗教儀式,而是啟發人的良知,教人在社會上發揮良能。若胡亂跑道場,迷失於宗教型態,信仰偏差後要再回頭就很困難了。

「其實,若能人事圓滿,自然真理就圓滿了;也就是人格圓滿,佛格就圓滿。所以,學佛就是在學做人,人事不懂,道理絕對不通,所懂的只是理論而已。人事圓融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希望你們在投入人群後,透過人與人之間的磨練,能學得知足、感恩、善解、包容。」

年輕人是社會中堅分子,上人語重心長勉眾:「希望大家要彼此鞭策,因為──社會的責任都在你們身上,這是我對你們最大的託付!」

當個好捕手

上人說,人若有宗教情操,心中就有一股善良的力量。所謂「宗教」,是指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注重實行而不只在理論上鑽研。信仰宗教若流於知識的學習而沒有在心地下功夫,就無法得到真正的定力與智慧,情緒好時感覺一切都很好,情緒不穩時言行就會亂了方寸。如果自己都無法自我控,遑論帶領別人?

「常聽慈青煩惱地說:『生活中變化球太多!』真是傻孩子!變化球不會接,豈不是太機械化了?要知世事並非一成不變,到處充滿無常變遷,所以要培養接變化球的能力,不可稍有變動就鬧情緒。在慈濟裡好好學習接變化球的本事,以後在社會上面對複雜人事就能應付自如。這是很實際的訓練過程,不是理論就能解決的。」

上人提到當今社會亂象頻生,社會風氣愈趨惡化,若不及時在滾滾紅塵中開發清流,那麼這股濁流就會更加污濁。「文化的影響力很大,文化導向若不正確,會嚴重污染人的心靈。期待慈青們用心修養品德,展現清新的氣息,創造文化的清流。」

「全球各地都有慈青,希望慈青學長們不要有國內外之分別,不只關懷臺灣慈青,也要關懷海外慈青,多陪臺灣慈青的幹部,讓他們學習如何帶領海外慈青,使海外慈青有更多機會回來接受慈濟薰陶。」

百鍊成鋼

「所有投入慈濟的大專青年,都叫做『慈青』,即是心懷慈悲喜捨的青年,『慈』就是給人快樂,但給人快樂之前,自己要先快樂。很多年輕人不用功讀書,喜歡到遊蕩;其實,玩樂之後,心靈留下的只是空虛。參加營隊,面對各種不同的人,學習如何待人處世,這樣人生才能享有真正踏實的快樂,日後必然回味無窮。」

上人以過來人的經驗表示,走過三十多年慈濟路,真可說是千斤萬擔在肩上!有形的壓力別人看到了,可以幫扛;但無形的壓力,確是任何人都無法分擔。「我能體會你們的壓力與辛苦,但我也覺得,這正是鍛鍊你們的好機會。就如鐵要鍊成鋼,得反覆經過烈火燒烤、冷水冰凍,才能鍊出韌力十足的鋼。」

面對人事壓力,上人提出幾個抒解方法。「人要抱著『菩薩遊戲人間』的態度來做事,凡事看開些,不要計較、比較,自然與人相安無事。看到別人臉色不好,就要問問自己,是否因心裡不舒服而產生爭執?我們應該面對別人的責罵、嫌棄,都不要與之計較。要做個包容別人的人,而不要做個拿別人錯誤來懲罰自己的人。」

「如果沒有人事的困難,如何評估自己的能耐有多少?就如磅秤一定要有秤錘,秤出重量。所以,我們應該感恩逆境的磨鍊,使我們認清自己的應該加強的地方。」

「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在團體中執事,就像在上人生課程。看到很有責任感,努力為大眾付出而受人尊重,我們就要效法他;看到有人做事情緒化、反彈多、被人厭煩,我們就要自我警惕。即『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人事之間充滿學習的機會,端看自己是否用心去看、去分析,在化為自己修身養性的資糧。」

上人最後叮嚀:「領導人時,不要碰到挫折就失望。在我認為,沒有無法帶動的人,只要我們願大、心切,必然沒有困難。所以,要對自己及別人有信心—-相信自已做的到,也相信別人可以得好。在營隊中,大家都做得很辛苦,但不要心裡苦。要以菩薩遊戲人間的態度做事,不要對任何事斤斤計較;心存感恩,沒有埋怨,那麼在菩薩道上一定走得很愉快。」
好好照顧自己內心的種子,有朝一日將果實纍纍

大家的內心都有一畝田,有這畝田種下好的種子,把它種下之後,還要長期為他施肥、澆水,好好照顧好自己內心的種子,等茁壯後,果實就會纍纍。斷以希望各位慈青們,要把這種子好好播種在自己心田。

慈青來這裡,其實是要大家互相切磋、互相訓練,看看你們這一次是慈青自助性的幹訓營,自己自我磨練,彼此磨練,因為有的是這一年就要畢業,有的是明年,有的是後年。畢業之後,就開始投入人群,不只是在學校而已,要去很複雜的工作環境,投入很複雜的環境,自己有那股耐力、毅力,還有一股堅定。

因為你們已經長大了,開始要獨當一面的時刻會慢慢接近你們,所以每一次聽到你們在接受磨鍊時,老實說,我也是很心疼。但是,我覺得還是要這樣磨鍊,你們才知道將來如果投入社會時要如何負責任,要如何人與人之間互動。

過到困難時想一想我

其實,慈濟大愛世界已經開闢了三十年了,在座沒有一位是三十三歲的慈青,但是有四、五十歲的爸爸、媽媽,但是,各位,這是很漫長的一條路,我是不是已經開闢很完全了呢?

還沒有。還是一片很荒蕪的土地,等待我們一起去開闢。其實,你們剛才說有遇到困難,難道說我沒有嗎?孩子們,我要跟你們說,困難,我是天天有,時時有,但是我可以不去理會,我可以把困難化為一股力量。面對眾生,眾生有多大的煩惱,我就有多大的煩惱;眾生有多大的心病,我同樣就有多大的心病。孩子們,這是娑婆世界,是苦難的地方,在你們的人生還沒有覺得什麼是苦難。但是這種苦難,不一定生活物質缺乏才叫做苦難,其實,心的苦難比缺乏物質生活更苦,所以面對這麼多苦難眾生,再加上天災、人禍,及人生無常,我所面對的很多、很廣,所以,你們的困難不算什麼。

你們要將遇到的困難當成磨鍊的粗石,知道嗎?要當成磨鍊自己的粗石。因為每個人的本性有一顆閃亮的鑽石,這顆閃亮的鑽石要讓它發光發亮,沒有粗石磨就發不出光芒出來,瞭解我的意思嗎?不要遇到困難就有退轉心。你們假如遇到了,就趕快想一想我所遇到的困難,我可以走了三十多年,還有未來的日子,我還要到最後的那一天。

最後的那一天,我只是暫時放下而已,我會趕快再來,因為娑婆世界是我永遠不願放棄的,再多的苦難眾生,我都要永遠跟他為營,我是要跟大家在一起,除非大家已經得到心靈的極樂世界,那個時候我才要跟他們一起分享,那怕是多少世,我還是要陪著他們。孩子們!我需要你們,需要大家,一個人的力量太微薄了,所以你們還要再努力,你們不要畏懼困難好不好!

好棒的一篇文章
看完心裡感受很深,在此與大家分享唷!

星期六, 七月 25, 2009

二十二届理工佛学会理事名单













主席 张俊利
President Teoh Chun Li
副主席 梁国爵
Vice President Neo Kuo Chue
文书 韩夏雯
Secretary Hun Sia Wen
副文书 黄佳祺
Deputy Secretary  Wong Jia ki
财政 苏迪彬
Theasury Soh Tek Peng
弘法组 黄俊强/黄宝威
Dharma Group Ng Choon Keong/Wong Poh Wai
宣传组 曾建隆
Publicity Chen Jian Long
慈善/康乐组 沈翠美
Charity Group Calyn Sim Chooi Mei
图书组 方炽州
Library Group Hong Chii Chew

查帐 曾于婷
Audit Chan Yee Theng







**第一年的学弟学妹们,如您有兴趣想加入理工佛学会大家庭担任Penolong Exco,请您联络:
 张俊利 014-6037743
 梁国爵 017-4633007

零九年第一次读书会心得报告之张俊利

开心读书会又恢复了。。。。
说真的本人是满怀期待的。。。。但是,不见得大家都会和我有一样的见解。。。
有心的都已经出席了。。。。
无可否认的是有点失望。。。。
因为寥寥无几的学员,及新增的一些人,所以大家决定来一次的温习。。。
开始发觉自己不该有这样的想法了。
本身应该珍惜这次的机会,让自己可以温故知新。。。
而且,人数不再是一个问题了,较少的人数让我们更加容易讨论。。。
师父们常常告诉我们要活在当下,但试问有多少人会做的到。。。
让自己在发觉本身的不足。。。

温故知新嘛。。。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听别人解释,但,这一次开始让自己可以发表让自己更加积极的参与讨论。
我们谈到了
第一章,皈敬三宝
在无量世的轮回中,我们一再的在痛苦极烦恼的娑婆世界兜兜转转。。。
财富、权威、家人、生命、国家、世界等都不是我们的皈依处。。。就连鬼神、欲天和独梵也不是最究竟的。
那何处是我们的停点呢?就是三宝了,也就是佛法僧
第一是佛宝,佛陀一生都是正命正法及净慧的展现。 何谓 佛陀的三德。。。 为何我们要特别礼敬佛陀。。。
第二是法宝,为何众生们应该要学习佛法。。。 及如何能让我们可以求得正法。。。
第三是僧宝,僧团是依正法和乐静为本,可以分为事和或理和。。。

星期三, 七月 15, 2009

《人有二十难音乐手语舞台剧》



经过11的大千人爆巡回演出,慈专青年再度受邀于726日,8正,到菩提中公演《人有二十舞台》。第十二的公演会优待在籍生,票价10元(非生票30元),票有限,有趣者19日前回。感恩


想更深一成了解《人有二十舞台》,那可以游以下站:

1
)《人有二十舞台》的网络
http://sites.google.com/site/renyou20nan/

2)《人有二十舞台》的宣短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3ipfleGJkM&feature=player_embedded

3)《人有二十舞台》的部落格
http://www.tzuchi.org.my/blog/index.php?category=11

4)《人有二十舞台》的新闻报导

1. 星洲日報-舞台劇也是法會手語點化《20難》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65261?tid=9

2. 星洲日報-用手語弘揚佛法舞台劇贏喝彩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15522?tid=1

3. STAR-Singing with hands
http://881876644295402949-a-1802744773732722657-s-sites.googlegroups.com/site/renyou20nan/imagebank/TheStar20090526-op.pdf?attredirects=0&auth=ANoY7co11l0VfW-0ENnCmyJ_sZAUTYTPqujpNmhjEnp-0WYvcxfQbGzLSeOjOZHtvvmuwtxUtSeqADxrQv1uKWhSbpZiCLPWbe7dju_PXKPLO-kd-JgEVto4GUe5BHfTEFrVzoWKGRBRPjlc-Z5Ta5Td-JkT1aYdYjMhDW4QV-LDe_nYvgWWDJ4UmGzIvs6EFtfFbMQtrPx7NGYjemkK5mxSRaaMnRgj-AyeDtOLs8jdxq9WHvmc06A%3D

4. 《人有二十難》音樂手語舞臺劇 檳城首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s2TlIsR8UU&feature=player_embedded

5. 大愛新聞 佛法入心說法 新山-株巴轄 巡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JORo681oDE&feature=player_embedded


5)人間菩提 檳城慈入經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8vVSHmymacfeature=player_embedded


各位亲爱伴,
请将件广。。
第十二《人有二十舞台与您
欲知情,请联络
国爵伙 0174633007
感恩

无私的誓言

请点击图放大

星期三, 七月 01, 2009

JUNIOR读书会

题目:佛陀传

日期:27/3/30097.30.p.m.

出席者:郭腾鸿、黄俊强、、梁国爵、方炽洲、陈富华、曾健隆、黄宝威


讨论内容:

* 这一部分《佛陀传》是对佛陀一生的事迹作精简重点地介绍,供初学佛者对佛陀一生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 为何佛陀在印度出生?

o 这个问题是要问为什么佛陀选择在印度出生,而不在其他地方出生。

o 其实我们没证据说佛陀是不是‘选择’在印度出生。但相信,佛出生于人间,是有可能乘救度众生的愿而来。而出生地,则要视缘是落在哪一国。

o 当时的印度修行的人很多,纷纷在找解脱之路。佛陀出生在当时当地,这会是很好的机缘。

o 佛陀出生在王室,说明佛陀前几世修来的福报很大。

* 佛陀的慈悲心,从孩童时见到虫被鸟吃,鸟被鹰捕就展现出来了。这种心,经大家分享后,得知不见得一般的孩童能像佛陀自然的流露。反而孩童时的任性、霸道,都是因为缺乏同理心而产生的。我们有些一般人,可能还得等长大了些,从同理心,置身他人处境时才体会出这种怜悯与慈悲心。

* 当一个人生不如死,当他要求安乐死,我们应该帮他吗?

o 一个人他会受苦,都是因果成熟的关系。若他的业还没报完就死,同样也将在来世受的。

o 这说明慈悲需要有智慧。

o 一个人如果自杀,将种下一种因。在来世遇上难题时,将会以自杀解决。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