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an

以佛法自利,以佛法利他,不忘研修,不忘分享.

星期一, 十月 26, 2009

大专佛学会状况分析

大专佛学会状况分析
来源:2004年全领计划

领导
概念模糊,把担任佛学会领导层当成是“活动策划人”;而非以佛教的整体观及终身教育看待佛教。


你是佛学会领导层吗?你是如何当选的呢?也许是内定,也许是通过选举等。你担任佛学会领导层之后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是办几项大活动吗?还是要整顿整个佛 学会的行政管理?这些都很好,不过单是这样是不够的。有时,我们会因为担任了领导层,求功心切,办了超大型活动,搞到人仰马翻,资源耗尽,然后再来个庆功 宴,好让大家知道在自己的英明的领导下达到的显赫功绩。还有些领导层喜欢改革,旧的都是腐迂过时的,认为唯有不断的创新才是唯一的希望,操之过急,结果速 而不达,卸任的日子又到了。

很感慨!对不对?我们很难说该办什么样的活动,做什么样的改变才是上选,明智的,但是如果我们已经担任佛学会的领导层,就应该以佛教的立场、佛学 会的立场看待事物。问问自己,如何才能让佛教的明天会更好?如何能让更多人能感受到佛法的受用,如何让大专生感受到佛法的妙用?我们是否可以提供因缘让大 专生把佛学的基础打好,并且能让他们体认到佛法的真实价值,以三宝为皈依处?我们是否能让大家感觉到佛学会在大专生学佛生涯中的重要性,认同大专佛学会的 意义?作为领导层的我们,应该在为别人提供上述的因缘时,自己已确认这些是不可或缺的,并也能确认自己在毕业后,能继续的学佛。

大专佛青领袖需要对佛学会的角色有正确地认识。尽管佛学会与一般的学会团体有共同点,大家可从中学到各种领导技能和管理,但是佛学会是有“弘法利 生,续佛慧命”的使命与角色。如果大专佛青领袖无法做到“弘法利生,续佛慧命”,那就枉然了,佛学会也只是虚有其表了!故此,大专佛青领袖在担任“活动策 划人”时,就应以“弘法利生,续佛慧命”的原则为出发点,已达到“自利利他”、“利乐有情”为目标。因此,大专佛青领袖需要不是无生命的‘活动策划人’的 机器,而是充满生命和朝气的青年菩萨。

管理
没有系统,领导层没有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不晓得如何做计划、实践、评估,无法善用计划书、章程等工具,导致管理工作变得事倍功半。


在管理这一环的缺乏,一直是大专佛学会领导层面对的问题。我们可以理解大专的情况,因为我们也一样走过这条路,我们没有受过正统的管理训练或课 程,甚至当我们想找一本佛教管理的书也不容易,所以我们只能凭经验。然而凭经验的领导方式,容易犯上成见的问题,而忽略了观察因缘。大多时候也因为不会运 用管理工具而导致事倍功半,有时还会出现人事问题。

我们无法否定管理对佛教团体在推广其宗教理念和发展的重要性。佛陀是伟大的管理家,他以律制管理僧团。在现今社会,管理学也应时代的不同而越来越 复杂与专业。大专佛学会领导层需对团体发展与会员的需求保持敏感度,采取适当的管理方式管理团体,以便能做到“契机契利”的事半功倍之效。大专佛青领袖需 要览阅现代管理书籍或接受管理训练,运用现代工具,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工具,来推行和管理会务。

我们会将《大专佛学会领导与管理手册》汇编起来,也因为我们知道大专佛学会需要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也希望能抛砖引玉,大专在使用了这本手册后,希望能把当中需要修改的部分记录下来,将来因缘成熟时,才能汇编或撰写出更好的佛学会管理手册。

佛教教育
将弘法组或佛学班和佛教教育画上等号,认为只要有弘法组或佛学班,佛学会就解决了佛教教育的问题。


近年来,佛教教育的问题倍受重视,毕竟没有佛教教育的佛学会是没有意义的。佛教教育是佛学会的主轴,故此,并非只有弘法组或佛学班在推动这项工 作,而应是每个单位都有推动佛教教育的醒觉与责任。佛陀的教导是希望众生可以通过戒定慧的修习而获得身心安乐;故此每个单位应该提供,能让会员“诸恶莫 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的学习环境。

某些大专出现了偏重的情况,比如说,偏重静坐、偏重念佛等。继持法师曾说过:“学习佛教的法门可偏重,不可偏废”;佛学会领导层个人可以倾向某个 宗派或偏向某个法师学习,但是若以一个佛学会领导层的身份,应该清楚了解佛学会是中立的,传达的讯息与提供的学佛空间是不应偏向任何的宗派、团体、道场或 法师的。这种开放的态度,才能提供会员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接引
领导层无法在佛学会获得和谐的快乐和满足,就无法吸引其他人在学习。以活动接引会员只是一种工具,没有让人想留下来的活动内涵是片面的、肤浅的。


会员的人数,或参与活动的人数,一直是佛学会领导层关注的问题。会员太少,恐怕会导致佛学会维持不下去。参与人数不多,活动筹委会亦为此感到失 落。在大专里,有多少非回教徒学生(华裔、印度同胞、伊班族、卡达山族、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国际学生等),就表示我们的市场有多大。然而如何在这市场上取 得位置,那么佛学会就须有让这市场感觉到佛学会是有实在学习的价值,而非只是将活动多样化,而忽略了接引方式的内涵及委员们的身教。

接引工作固然重要,但是领导层的宗教体验是同等重要的。领导层或许是初学佛者,但是在领导学会的当儿,他们必须常以学佛为己任,甚至在他们大专毕业后仍能持续的学佛。

传承
代代因缘不一,传承缺效,由于前领导层自身概念模糊,所以只能将传承工作当成文件一样传递,导致新领导层须自己慢慢的摸索。


佛学会传承的问题,其实是‘老掉牙’的问题,也即使说几乎每一届佛学会都面对这个问题,并因为不晓得如何解决,而遂将问题持续了下去。当然这个问 题本来就是届任交替,普遍产生的问题,毕竟每一届的因缘不一样,想法不一样,行事不一样。可是无论如何,这当中的问题衍生主要的因素包含了没有良好的系统 传承和文件传承。故,我们不难发现大专所订下的大蓝图往往有无法落实的情况出现。

我们可以预见以下几种届任交替的情况,一、旧领导层本身的理念和管理能力不强,所以无法将应该传承的学会理念和管理学传达给新领导层。二、新领导 层领悟力较逊色,所以久久无法了解旧领导层的微言大义。三、新领导层有自己的想法和作法,所以产生断层,或疏离旧领导层,以致沟通不良。四、旧领导层缺乏 主动性,没有关心或协助新领导层。五、新领导层与旧领导层的“尴尬关系”,旧领导层会认为他们的出现是干预新领导层的管理,而新领导层却认为“还是不要麻 烦旧领导层”,而缺乏讨教的主动性。

认知
最后,我们认为佛学会的领导层除了对以上的状况了解,也应至少要有以下的认知:

- 身为佛学会领导层或佛教工作者,我们关注大马佛教的发展,希望借助信仰自由的平台,把佛教传达给更多人。
- 在整个学佛过程中,佛法是不可或缺的,学习佛法让我们更自在,更快乐,因为这样我们希望将佛法带给大家,希望大家也能从佛法中受益。
- 我们希望能在佛学会打造能让会员自我成长和觉醒的环境,希望同修能时时保有一颗清明的心。不管是在大学时期,或是毕业之后,都能在学佛的道路上稳建的走下去。


今天,無意間發現了這個貼紙,是惠慈師兄在
马来西亚大专佛青论坛里所貼的。
大家了解現在我們佛學會的狀況嗎??理事們是否也環繞在同樣的問題中???
在大家了解后的當兒,請不要忘了停一停,花五分鐘的時間來想想,如果各位有任何的意見,歡迎大家在此批評。
你的觀點將會是佛學會未來的方向。
感恩各位的護持。。。
俊利合十

没有评论: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