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an

以佛法自利,以佛法利他,不忘研修,不忘分享.

星期日, 九月 19, 2010

避祸种福妙法:所有功德皆随喜(文:转载)3

原来众生的忧悲苦恼、生死荣辱,都是息息相关,因果牵连,不能脱离的,完全遗世而独立,超然物外,事实上决不可能,因为众生沉沦苦海,诸佛菩萨尚不忍安于涅槃,何况我辈凡夫?就如此五浊恶世,哪里不是人心惶惶,昼夜不安,试问谁人能独自置身局外,有几个逍遥自在?所以古来有“觅得桃源好避秦”的幻想,世上哪里真的有桃源,假若人人都能乐人之乐,忧人之忧,彼此扶持,互相协助,相信这世界一定是安定和乐的,还需要去觅什么世外桃源吗?可惜芸芸众生,几乎都是自私自利的,一切总以自我为中心,只知道谋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根本无视于他人的利益,而导致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争夺角斗的局面。这样相互循环下去,则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结果是“予及而偕之”,谁也得不到满足。这些道理,看起来很高深,不容易理解,然而实在是很平凡。只要放下我见,就可以洞然明白。

众生之间,既然是息息相关,自然不应该强分人我,妄起爱憎。就世间之相来看,已经很明显。我佛苦口婆心,说法四十九年,说明三世因果的真相,揭开六道轮回的秘密,无非希望众生明白人我原本同体,怨亲本是一家。何苦自相水火,互相残害。楞严经上说:“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又说:“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是菩提妙明真心。”世间万物,尚且是自己真心中物,何况同是血气众生,为什么要把人我界限,划得这么清楚,不是自讨苦吃么?这道理也许有人认为太玄妙了,好!且抛开不谈,“杀人者人恒杀之。”这该不玄妙了吧?根据这道理推论,我嫉妒人,人也必然嫉妒我,大家都嫉妒别人,我自己也在被嫉妒之中了,所以人类总是互相争斗,世间总是扰攘不安,人人也都是痛苦的。境界一定完全不同,说难——比挟泰山比超北海还难,说易——却又比反掌折枝更容易,一念觉悟,变嫉妒为随喜功德。一条通向乐土的光明大道,分明摆在眼前,为什么不肯向前踏步?明知道苦海无边,为什么不肯回头?原来我执蒙蔽了双眼,私欲障蔽了心源。

以上所说,正如经中所云:“迷悟在心,非从外得,因人得解,不是真知。”

普愿法界有情,都能学普贤行,所有功德,普皆随喜。如是这般,天下即太平可望,世界清净就指日可待了。

避祸种福妙法:所有功德皆随喜(文:转载)2

太奇怪,我们自己希望快乐,为什么不喜欢别人得到快乐呢?如果人人都能将别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不是皆大欢喜了吗?为何不肯这么想呢?只希望人皆痛苦,唯独己乐,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与众不同,他才能真快乐,这是多么愚蠢而冷酷的想法。不知人人都这么想,就人人都得不到快乐;若人人都幸福愉快了,自己也决不会孤独寂寞的。这个道理并不高深,更不玄妙,只要稍微冷静地想想,决定会明白,知识那些愚昧自私的人,不肯去想罢了。什么叫做小人,“众人皆苦,他独乐”者是也!我们大可仔细地自我审视一番,相信没有谁自甘居于小人之列吧?

幸灾乐祸的“病源”和“症状”,大约已如上述,现在该谈“药方”了——“随喜功德”,就是要矫正众生这种心病,这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一,详载于《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自己解释说:“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密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谈,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段话应该没有什么难解的语句,简略地说,就是一切善行普贤菩萨都随喜,不但过去是这样做了,无尽的将来,他也要这样做,从这段经文里,我们可以体会出普贤菩萨的心量是如何的广大!誓愿是如何的宏深!这是我们最好的榜样。这里得特别提醒一点的是:“随喜”二字,它的含义不仅是内心的愉悦,还包括言语的赞扬,以及实际行动的支持,所谓功德,就是一切善行义举,有益众生的一切成就和作为,以至任何人的事,都要随喜赞叹,视同自己的事一般,当然以作恶为快意的,自不在随喜之例,如见大火焚毁房舍而快意的人,就只该怜悯了。一般所谓善与人同,与人为善,也就随喜功德的意思。我们若有这样随喜的襟怀,快乐是永远没有穷尽的!如何培养这种襟怀,勉强行之,也是一法,日久自然会明白其所以然,假若懂了后行,必然比较亲切,省力得多。

待续。。。

避祸种福妙法:所有功德皆随喜(文:转载)1

嫉妒,是心中的戈矛,可以伤害人,也能害自己。它是一切善行的魔障,优良品德的克星,只要有嫉妒的念头横在心里,不但可以造成许多意外的祸害,也会给自己带来许多没来由的苦恼

这是一种危险的心理病。治疗这种心里病,佛门中有个妙方叫做“随喜功德”。我们凡夫俗子,都染有嫉妒的心病,只是轻重的差别,绝对没有这病症的,不登圣境,也可入贤人君子的行列了。所以“随喜功德”,普贤菩萨列为他十大愿王之一,可见这事不简单,不信请试着自己检点,是不是从来不曾动过嫉妒的念头。

看见别人有成就,不高兴;看见别人有前途,不高兴;这种不高兴的根,就是生长在嫉妒的心理上。这一念不高兴所产生的后果,就不堪想象了。曹操杀害杨修,是因为这一念不高兴,韩信死于未央宫,归根结底,是这一念不高兴毁了自己,古今中外多少权贵,因妒贤嫉才,陷害忠良,祸乱邦国,终于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更是不可胜计。至于一般人因嫉妒的作崇,导致是非纷扰,凶杀斗殴,就不用提啦。这心病真是大危险,也许有人说,我没有嫉妒心,看见别人得意时,我也高兴的。不错,有这样的事实,不过那得意的人,不是他的亲眷道友,也必是他所喜欢的人,如果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恐怕就未必高兴了,这仍是轻重的差别,不能说完全没有。

这个病源在哪里呢?是争强好胜的心,好强的心,实在是生于我执,病根应该在这里。人总不愿意别人胜过自己,好一点的,见人强就急起疾追,追不上时,就施用伎俩进行破坏、毁谤,甚至陷害,只要能达到击倒别人的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若是不能如愿以偿,内心那股怨恨的苦恼,自己不难想象。下者就不用说啦,自甘堕落不算,还不愿意他人强过自己,终日烦恼重重,痛苦之极。总而言之,不愿听到或见到别人有快意的事,或颂扬某人的嘉言懿行。他高兴的日子实在太少,这等人是多么可怜!然而在这苦闷的时代里,这种人恐怕多着呢!真是个不幸的时代。

待续。。。

星期二, 九月 14, 2010

《乐在其中》音乐分享会


理工佛学会将于中秋节当天 九月二十二日(星期三)举办《乐在其中》音乐分享会。在圆月的照耀,让我们以音乐来欢庆此佳节,过个不一样的中秋夜晚吧

时间及地点如下:

地点:USM ENGINEERING CAMPUS MATERIAL SCHOOL BSK1

时间:晚上七时半至十时半

届时亦有月饼分享及灯谜。敬请各位踊跃出席,参于其胜,出席者将获得积分。

欲出席者请联络usmkkms2010@gmail.com,以方便举办当局准备足够的月饼共享。

关于一切此活动的详情,敬请留意此部落格。


證嚴法師說故事 - 愛「福」的人!

人應互相幫助、彼此關懷。我們看看這個「人」字,恰好只是兩劃,而且互相倚靠、不能間離,或是少一畫,否則就不像「人」了;還有字劃的長短、上下要配合得好,「人」字才能寫得美。

人生也是一樣,人與人之間能互相幫助,才是美好的人生!佛陀也是如此教育弟子們,並且以身作則教導大家。

佛陀在世時,僧眾共同生活,都是靠群體和敬共同維持僧團教規。當時僧團中有位阿那律尊者,每次聽佛陀講經時,他總是不知不覺地睡著了。當佛陀一開始講,他就打瞌睡;等佛陀宣講完畢,他又醒了,幾乎每次都是如此。

有一天,佛陀呵斥他,嚴厲地說:「阿那律陀!你為何如此懈怠!你知道嗎?若墮入蛤蚌身,一睡就一千年!」阿那律陀聽到佛陀的責備,又看到佛陀少見的怒容,他頓時睡意全消。

從那時起,他發憤努力,精進用功不懈,甚至於不讓眼皮合上,即使已經非常疲倦,但是他仍然不願意閉眼休息,他覺得這是自己該振作精進的時候了。

然而人卻不能缺少糧食和睡眠,睡眠可以養神,也能夠保護眼睛,阿那律陀連續幾天不睡覺,導致眼疾,結果失明了。

佛陀得知他由於太過用功而致眼盲,即教他訓練「天(心)眼」。雖然他肉眼已失明,但他依持佛陀教導,用心勤練天眼,終於練成天(心)眼通,一切生活均能自理,不必依賴別人。

有一天,目犍連尊者邀請阿那律尊者說:「我想出去行腳,你是否願意一起去呢?」

他說:「好啊!和你一起行腳是很光榮的事,也是很歡喜的事!」

目犍連尊者就說:「那我們是否現在出發?」

阿那律尊者說:「請等我補好幾件依服之後再出門吧!」

目犍連尊者問:「這是你現在急須要穿的衣服嗎?那就等你補好後我們立刻出發。」

阿那律尊者就拿針引線,應用天眼一針針地縫補衣服,但是,因為一時之間沒拿好,結果線和針脫離,針就掉到地上了。
他高聲喊道:「有沒有要修福德的人呢?」

當時,佛陀正好經過此處,聽到他的聲音,於是立即彎下身為他撿起針來、並且替他穿線。
佛陀一邊穿線,一邊說:「我是愛福的人;我是喜愛修福的人!」

阿那律尊者聽到佛陀的聲音,趕緊起身向佛陀頂禮,說:「佛陀!我承受不起讓您為我穿線啊!」

佛陀說:「這也是修福的機會,那怕只是輕而易舉的服務;而且我累生累世都是如此,點點滴滴可以幫助別人的動作我都願意做,我很珍惜機會,一點也不輕易放過!

就如我今天的福報就是過生中不斷累積所成的啊!所以至今乃至於未來,我仍然要積福修慧!」

阿那律陀聽了,非常感動敬佩。這件事在僧團之間傳開後,大家都非常感動,因此,大家提倡於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幫助。

例如眼明的人應幫助眼盲的人;行動自如的人應幫助行動不便的人,健康的人應幫助生病的人....,每個人都互愛互助,僧團顯得一片和睦。

佛陀總是以身作則在教導弟子們,而福報確實要一點一滴自己去累積,不可小看一點點的善行,若輕視小善不願意做,那就沒有修福的機會了。

最新留言